陳長林,1932年出生于福建福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著有《陳長林琴學文集》《陳長林古琴譜集》,出版古琴專輯《閩江琴韻》《陳長林古琴專輯》。陳長林1946年開始學習古琴,先后跟隨父親陳琴趣和表姨吳子美兩位閩派琴家以及其他古琴流派名家吳景略、張子謙、查阜西等人學習,其琴藝在閩派基礎上兼學各家之長。從1958年起開始打譜,在全國第一屆古琴打譜會的音樂會上,陳長林以一曲《春江花月夜》驚艷琴界,至今,陳長林打譜108首琴曲。
陳長林是我國音樂界、科學界的跨界人才。1956年9月,陳長林于上海交通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工作,進行電子計算機的研究。在中科院工作期間,陳長林參與研制了中國第一臺電子計算機103機、中國第一臺大型電子計算機104機,并任中國第一臺自主設計的大型電子計算機119機外圍設備技術負責人。1981年,陳長林赴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進行計算機技術交流訪問時,萌發了將古琴的減字譜通過計算機編排的設想,并在1982年成功研制了“古琴譜的電腦處理系統”,實現了電腦對古琴減字譜的顯示及排印。1998年1月,陳長林將在美國研制的古琴電腦系統加以改進,終于使計算機實現古琴減字譜和簡譜自動對照的功能,對古琴藝術及其傳播發展貢獻卓著。